1、項目背景。舞陽縣處于平原區,人均耕地0.09公頃,人地矛盾已經相當突出。近年來,由于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需要,以及鄉鎮企業的大量涌現,已經占用了相當數量的耕地。根據本縣“十五”計劃和“1997—2015年遠景規劃目標”,本縣小城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(公路、水利)速度將進一步加快,對土地特別是對耕地需求大量增加。因此,舞陽縣的耕地保護任務艱巨。
吳城鎮的農業綜合整理利用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。農田水利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,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地方實際的農業生態產業鏈技術和措施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農村經濟得到大發展,已建成了高產穩產的良田,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。但是,由于缺少土地整理改造資金,使得這些技術和措施得不到有效推廣,限制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的發揮,農業經濟基礎仍比較薄弱。因此,通過土地復墾,建造農業科研技術和措施推廣、應用的耕作平臺,對建立在新技術條件下改良土地,創建生態型發展模式,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2、委托單位。舞陽縣國土資源局委托我司承擔該項目的編制工作,項目于2003年通過市級評審驗收。
3、主要內容。進行土地復墾,增加耕地面積,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單位產出效益,最大限度地減輕當前面臨的資源、環境和人口等多重壓力,使項目區變成田規整、路相通、旱能澆、澇能排的格局,形成布局比較合理完善的農業區。通過該項目的實施,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積,提高耕地質量,不僅可以帶來較高的直接經濟效益,而且對農業可持續發展、改善生態環境、防止水土流失、保持農業穩產高產,為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積累經驗,發揮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通過對項目區的復墾,擴大耕地面積,改善農業生產條件,可以改善項目區的生態及生產環境,改善項目區群眾的生活條件,提高項目區群眾的生活水平,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,對中西部地區的土地開發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廣示范作用。
4、主要成果。規劃文本、說明、圖件、可研報告等